查看原文
其他

“趁着年轻,丢丢脸挺好的。”│递给晓南的字条24

晓南 晓南心语 2023-01-30
晓南说


常有同学与晓南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也常有同学在后台提问......这其中一部分内容是可以公开或是其他同学可能感兴趣的,于是有了这个栏目:#递给晓南的字条#。 栏目通常整合近一周的晓南在线问答或读者分享,每周二上线,本期为第二十四期。




特别注明:

本期内容为近期学生记者与中心小康老师的对话摘选,发布时有改动。





❀❀❀




工商管理学院小记者:



其实很多班委(大一)都希望自己承担更多责任也能表现更加优异,但有些班委因成绩不好而工作时有些心虚和不安,老师对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小康老师:
首要是明确班委这个角色,它强调的是个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担当,同学们也并不是因为个人的成绩因素而选举其成为班委的;
其次班委自己要有自信,不要过于强求自己成绩一定要比同学们好,克服来自内心的“超我”(即个人内心的家长,理想中的自我)的压力,降低期望,调整心态,投入进工作中去。
当然,作为学生干部,学习是自己的第一要务,尽可能地让自己表现优异是可以的。


❀❀❀


工商管理学院小记者:
这个问题有点害羞(偷笑),大家好像对表白有点小感冒,比如对于自己喜欢但不知道对方是否喜欢自己的人应不应该去表白啊?

小康老师:
要先明确自己的喜欢的真假性,是真的喜欢爱慕,还是因别的原因;
行动前想想表白是出于什么目的,是为了告诉对方自己喜欢她/他,还是想和她/他在一起;后者可能被拒绝,不过被拒绝也不影响你继续喜欢对方;

一般说来,安全感比较弱、有些患得患失的人更少去表白,洒脱大胆的人更显得勇敢一些。个人认为,如果你想明白前两个问题,同时自己的感觉告诉你不能忍,那么可以厚着点脸皮去表白,不要怕丢脸。趁着年轻,丢丢脸挺好的。别给表白这件事绝对化要求就行。





❀❀❀




会计学院小记者:

当孝与顺发生冲突时,我们到底该怎么办?举个栗子吧,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父母年龄大了,糖自然要少吃些,怕引发疾病什么的,但他们很喜欢吃糖,并且总要吃糖,如果决定权在你,你会选择让他们吃糖吗?


小康老师:

这个栗子恐怕要反过来举,在父母眼里,孩子年龄小,还没步入社会,得少受点苦,怕吃亏什么的,但孩子们并不这样想,反倒总喜欢各种尝试与挑战;如果你是父母,你会选择让你的孩子吃苦吗?

为什么我这样反问?因为事实经常是父母在“控制”并影响已经是大学生的孩子,而这一阶段的孩子对父母的“管控”微乎其微。

回到孝与顺的问题。我的理解是:孝是尊重与爱戴,是作为子女应倾注于父母的敬畏心;但顺是服从,是遵从他人心意甚至违背本心的依从。

孩子,无论是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抑或是步入社会的人士,对父母自然该孝,这是美德,也是良心之本。

那该顺吗?不见得。绝对的“顺”既不符合社会现实,也与人的成长需要相违背。前者涉及到父母意愿的可行性、价值、可信度、与个人意愿的一致性等,与后者相关的话题则是:谁都会有个叛逆的青春期(青春期没叛逆的孩子在青春后期也要补偿回来);“叛逆”是孩子升级为独立个体必经的成长之路;唯有能做出自主意愿(哪怕可能会错)的孩子,也就是精神上“弑父”,孩子才能转化为成人。

所以,我只推崇孝,而非顺。当二者冲突时,我会选择有尊重地表达不同的声音,而非忍气吞声地“听话”。父母与孩子,不应是强弱相对的控制与被控制方,而应是彼此尊重且平等的亲与子。




❀❀❀





会计学院小记者:

有的时候我们违背父母的意愿也是为了父母着想,但出于各种原因,父母有可能不理解,如果顺从父母,我们并不会觉得这是真正的对父母好,但如果从孝即坚持自己,父母也会不高兴,这真是一件矛盾的事,这就又有一种情况,膝前尽孝或出门打拼为父母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如果是您您会怎么选择呢?


就拿我来说,我是从小城市考出来的孩子,在大城市发展肯定是更好的,但我又是独生子女,父母又想让我留在父母身边,这就是个问题。会不会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方法呢?



小康老师:

我来接着你的例子说,具体点就是应该膝前尽孝还是出门打拼?从父母的意愿来讲,大部分的父母都不愿自己的孩子离得太远,就在身边多好啊:随时能给你煮点好吃的,你生病了想家了立马能看到爹妈,有什么需要照应的,双方都很方便…父母大多是不希望孩子太辛苦的,他们可能会认为孩子离开他们就可能有诸多不便、不顺、不靠谱显然这是父母的焦虑所在。

事实呢?这些情况一定是会发生的,无论是否在父母身边。而且孩子就是通过这些不便、不顺、不靠谱来完成社会化的。

回想你第一次寄宿,第一次到外地求学,第一次独立于父母完成某件事,你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东西跟在父母身边得到的完全不一样。出门打拼也是如此,如果你希望做这件事并且用心去做,那么你所获得的个人的成长方面的东西会非常丰富。当然,这不代表,留在父母身边工作就会不同;只要是做符合你个人意愿且你为之尽力的事,在哪里工作都没有本质的差异。

你看出来了,我更强调个人意愿,对,我认为个人成熟的判断比一切重要。这个判断里需要考虑的是家庭实实在在的需求与个人的责任担当;是个人对家庭与事业的权衡。

最后要说的是,父母所在的家,只是你的原生家庭,你早晚要离开,建立起自己的小家;父母所在的家,是你的根,当你或者父母需要时,你随时可以尝试奔回去。但你,从一出生开始,就注定是要离开他们的。




❀❀❀


最后附上一条温暖的反馈贴

(✿◡‿◡)




匿名:

晓南你好,你可能不记得我了。我之前有向你咨询过如何处理对自己要求太高这个问题。现在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想和你分享一下。


最近我看了一部纪录片《成长系列之七岁篇》,记录了14个孩子的成长历程。这14个孩子中,有一个和我特别像,从小是个别人眼中的优秀生,他对自己的要求一直很高。但是当他到了30岁时还是一事无成,在他看来优秀的成绩在旁人看来也很普通,之前对自己的过高要求已经让他失去了理性的认识,当我看到他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


后来我和师兄聊到这些,他说我还没有突破学习不是为他人学习的境界我仔细想了这个问题,原来我一直挂在嘴边的道理我自己一直没理解。

很感谢你之前对我的耐心劝导,是你最初让我认识到我的偏激我才会开始反省自己。




今天亮相的“助力晓南”团队成员排版:@冷云


❀❀❀


发送【问答24】亦可提取本文。

有些喜欢?请推荐给你的小伙伴。

加入晓南?私信戳我。

END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心理中心。我是晓南,也是启发心智,共同成长。
晓南心语

微   信:晓南心语

微信号:znufe88386046

微   博:@晓南心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